布局自由 - 週末,開始實習退休生活

不過退休後要有份彈性工作可忙,有個夢想桃花源可住,固然羨煞人,但實則需要相當條件,門檻不低,並非人人可行。「退休,對某些窮人來說很殘酷,代表沒有收入;但對較有錢的中產階級而言,就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!」蔡鴻賢點出。

薛承泰也直言,受限於體力,藍領工作者的工作與退休界線較為分明;白領知識型工作者,較能延續職場生命。亦即,嬰兒潮的中產「優勢階級」,較有餘裕主動規劃與發展退休後的生活風格。

但看似隨心所欲的退休生活境界,其實也是需要練習、需要布局的。

一位今年40歲的義守大學林姓教授,曾在新竹求學,並服務於半導體設備業。每天工作16小時,疲累沒品質的生活,讓他找到台東鹿野的夢幻部落生活農場,買下土地後,落籍台東。

為了步步逼近自己的桃花源,他與太太離開新竹,有計畫地尋覓南部教職,找到義守大學職缺後,目前雖然住高雄,但週末就驅車到鹿野,開始實習並適應自己理想中的退休生活。

不可諱言的是,退休生活的自由度,與財富、健康、視野、勇氣等條件成正比。

進退有據。35歲開始規劃「終身俸」

財富,就是支撐理想退休生活的首要條件。

台灣微軟元老級員工、今年42歲的陳先生,早在36歲時便退休,以配得的微軟股票,花現金3000多萬買下內湖豪宅,換來清心的退休生活,現在每天在家裡研究室內設計、健身、陪小孩成長。

但是既非軍公教、亦非高科技企業雇員的上班族,可能必須穩紮穩打做好退休理財規劃,才有辦法愜意退休去。

壽險公司一般會提醒,必須以目前生活費用的至少六成,來推估退休後的支出。

財產規劃師李懷雩,早就認清自己是「沒有退休金的一代」。幾年前,利率走低,她賣的保單從6%利率調到現在的2%,對台灣經濟變化敏感的她,35歲起便開始為自己規劃「終身俸」,透過買年金保險,讓自己55歲退休後,到100歲前,每個月都還能保有目前的八成收入可領。

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的嬰兒潮,也是過勞的一代,唯有健康好身體,能助他們一臂之力,繼續在人生下半場發光發熱。

心臟動過兩次支架手術的孫大偉感歎,「同學會一開始,大家會比收入、比工作,但年紀愈大,就會發現大家開始比健康,順位不一樣了!」

改變未來。台灣319鄉將有新面貌

嬰兒潮正以廣泛的影響力,醞釀引爆各種退休生活的討論與想像。

「台灣的新命題就是,如何讓每個人都有落實退休生活的能力和選擇的權力,」孫大偉指出。

許多過來人建議,應該在35歲前,趁早思考、投資、布局未來的退休生活選擇權。因為人生下半場要過得好,得有策略,光有願景沒用。

壽險顧問李懷雩認為,現在已經不能等領到退休金的那一天,才開始打理退休生活,「35歲甚至30歲的年輕人,就應該及早規劃!而且應該隨著人生階段,不停地加碼做調整!」她建議。

從台北移居宜蘭,過著半退休生活的月兒灣灣民宿主人陳順福建議,上班族可以趁週休二日到郊外踏青,並發掘自己嚮往的桃花源與理想生活方式。

大批台灣嬰兒潮正陸續下鄉,深入319鄉,以個人的經歷、興趣、品味與專長,互相牽引彼此,改造著台灣鄉間的地方文化與地形地貌。

600萬島內移民潮才剛要啟動。未來20年內,嬰兒潮如何改變台灣面貌,將會是持續的熱門話題。